藝術導引

周惠娟

歌唱老師談論學生上課表現,她說有些修讀音樂藝術的同學,唱起歌來竟然沒一點兒藝術味,要他們投進歌詞的意境,和音樂的情緒,他們總沒法表達得了,唱出來照樣乾巴巴的,一位為人師表學員,剛剛寫完音樂藝術論文,應該對藝術表現有一定的分寸吧,可惜她沒法演繹歌詞的情、意、景。

聽了老師的說話,我想起了一些詩人示範朗誦自己的作品,結果給人覺得詩沒有詩味,彷如淡開水的情節,因為詩人的聲音沒有藝術的聲情婉轉,亦沒有創造出詩文的內在呼喚,一些好的句子,都被平舖直述的朗誦聲調讀「死」了。

老師甚為驚異,她認為詩人既然能夠寫出好詩,由他自己去演繹,不是最有表達力和說服力嗎?

我的所知是:詩人只是精於文句的操控,他們用詞遣句得知分寸,但朗誦是聲音的表達藝術,一個好句子,如以板板呆呆的聲音讀誦,好的詩文意境亦被破壞了。

詩人誦詩;常常以為沉下聲線或苦著嗓子,便是詩歌的鬱鬱情懷,詩人只是用想當然的「想」去努力把自己的詩歌朗誦,可惜觀眾的反應是:「他們」像和尚誦經。不學無術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老師認為詩人演繹自己的作品,總有其真實感吧。

我說詩人不善聲音表演的表演建築美感,他們對聲音線條分佈和音色強弱光暗,掌握得沒啥安排,如偉大歌唱家如果不擅長寫作,請他們寫藝術分析,亦是一團糟和淺白無章法。

老師搖搖頭嘆息現代人不用心去感覺,去知道如何投入歌詞。

我同意老師的講法,不過大部份學唱歌的人士,都有感「感覺」之難以觸摸,退一步說,學歌唱藝術如果由老師導引甚麼音色表現甚麼情緒,以及用怎樣的聲音做出強弱緩急以達到藝術的感染效果,這樣對學生來說是藝術的入門台階,有了一定的藝術分析,因心中有了感受,亦知道歌唱的藝術表達方向,因過了如何表達這關口,再做到全情「投入」,便容易多了。

當然能夠「投入」情、意、景,出來的東西才有代表性,不能「投入」作品之內,亦不能表演淋漓盡致。

不過要分析清楚「投入」作品,並不代表藝術境界,「投入」如果捉錯用神,「投入」變了濫用感情,濫用意象。

唱一首歌,首先明確知道歌詞寫的是甚麼,再訂立表達的方寸,當然音樂的旋律要懂得掌握,和清楚音樂與歌詞之互相關係。

藝術導引好比學校的啟蒙老師,有時須要像教學生寫字,首先正其筆劃,再讓學生自由發揮,或講解文章,讓學生文思進步,便要分析文章結構、用字用句等。

藝術導引;是藝術教育當中一個舉足輕重環節,亦是藝術老師的重要課題。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6年8月24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首(藝術與教育) 回應請到交流站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