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中亦西的《少女夢》

周惠娟


問世間情是何物?音樂劇《少女夢》回答的是──直教生死相許。前一段日子觀看了演藝學院師生合作的音樂劇《少女夢》,原劇是湯顯祖的《牡丹亭》。

 

原劇《牡丹亭》

《牡丹亭》一直以戲曲形式演出,內容結構極富中國古典文學味,今回以百老匯音樂劇為借鑑,可以嗎?結果我忘記了現代、古代、百老匯或中國戲曲,取代的是以現代人的心靈欣賞舞台上所傳達的訊息。

導演李銘森對中國古典名著及歷史劇自有一番功力,看《少女夢》,其編劇細膩中更帶幾分瀟灑。一齣戲演出成功與否,乃繫於整體配合。我很留意那些綠葉演員,舉手投足表情眼神,沒有令場面空白,以學生的水準來說,實屬可喜。

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耳熟能詳,很多地方戲曲都喜歡演出此劇。但如何能既保留原來情節又賦以新風格,就要考工夫。

每個過程繫於「情」

喜歡《少女夢》的處理手法,每個過程繫於「情」字,很有神韻。第一場〈天界〉,花神為了人間兒女情事而乾著急,就生落筆點題之力。第四場〈杜麗娘夢會柳夢梅〉,以雲為被、以地為床很有詩意,布景燈光亦能襯托一股浪漫氣氛。

第二幕──〈冥府─閻王殿〉上,杜麗娘願上刀山落油鍋,但求回生與柳夢梅相聚,天界專司人間姻緣之護花神也趕來向閻王求情,閻王動容了.唱「判爺係多情之鬼,多情鬼幫多情人」。此幕以百老匯歌劇風格為形,精神仍是人間地府天界互相感通的中國文化思想。

音樂歌詞未能合一

歌劇有些地方很口語化,如眾鬼齊唱:「我地係多情鬼。」這無疑跟現代人感情拉近,缺點失之於雅,幸而沒有俗氣。音樂開始時令人覺得舒服流暢,往後覺得太單調,基調不斷重複,《歌聲魅影》的音樂影子很濃;音樂很西化,歌詞有些地方具中國詞、曲味,惟未能音樂與詞合一,故在觀賞《少女夢》只覺音樂暢順,而忽略歌詞之美。

第十二場〈回南安〉。這幕營造了兩種不同緊迫氣氛,閻王差牛頭馬面抬杜麗娘趕回陽間,卻忘了給還魂香,閻王親自追趕牛頭馬面,牛頭馬面抬著麗娘直往南安府。那邊杜太守一眾快馬加鞭企圖阻止柳夢梅開棺。舞台上呈現兩個畫面──實況與電影畫面,在畫布上映現了杜太守眾騎僕僕風塵,而牛頭馬面一前一後心急上路。一虛一實互相呼應,喝采者眾。

中國有否音樂劇?

落筆之前曾跟導演李銘森談話:「中國是否沒有音樂劇?如果說沒有,那麼京劇、崑劇、粵劇,這些都有音樂、有歌舞?」

「京劇、崑劇等我們都不稱為音樂劇,我們稱為古典戲曲。現代音樂劇,我們仍在摸索階段。」李銘森說。

「《少女夢》是以百老匯式編製嗎?」

「不完全是,有些地方學百老匯,如冥府一幕,有些地方按劇情而創作,尤其需要表達中國特有的古典味,那就需要這種神韻。嚴格來說《少女夢》是百老匯音樂劇,是演藝學院第一個創作劇,其中有中有西。人家好的東西肯定要學。」「在乎能渾然一體,令觀眾看得舒服。」

「對」。

喚醒人們珍惜生命

其實寫這篇文章也因為看得舒服。編導肯定「情」最是感人,卻又肯定得深厚自然。不過最後杜麗娘與判官說教式結尾就破壞了氣氛。可能編導有意提醒人要珍惜生命,時下太多人自殺了。「人死左,都可以再生既話,佢地一定更加珍惜自己既生命,更加熱愛自己新既生活。」

聽完這段獨白,杜麗娘還魂之美之餘韻給干擾了!

八月份《少女夢》在北京演出,希望此劇推上更高層次。

原文載於星島日報10-7-1996


返回主頁

回藝評頁首

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歡迎交流您的藝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