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算是━━定力而非努力

周惠娟


坐在文化中心音乐厅,总给我有台上台下非常疏离的感觉。二十八日听「舒尔茨」与「弗拉德」的维也纳琴笛之夜,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

当晚我提早入场,坐位有些混乱,原来楼上观众全部都安排到楼下,并可自由选择坐位,观众人数不足五成,有人替即将出场的演奏家难过,看来当晚来听音乐的都是知音人。

我虽然也有一点担心,但哪一位艺术家没有经历过冷落的场面呢?这回就要看是否有大家风范了。

开始第一首莫札特《F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K376》,长笛演奏家舒尔茨和钢琴家弗拉德甫出场:疏落的掌声,毕竟是见惯场面了,和观众行了见面礼马上全情努力演奏。

用「努力」两字,因为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克服失望的心态。舒尔兹在努力,弗拉德也在努力。 第一首是莫札特的乐曲,演奏得迫促一点,钢琴伴奏过硬,长笛音色紧迫及不够明亮,发挥不到水银跳跃一泻千里的长笛特色;第二首是舒伯特E小调枯萎的花朵变奏曲D802,钢琴声音过大了,很多时候盖过笛声,当时我真的怀疑是否文化中心音乐厅不适宜单薄一点的乐器演奏,或舒尔兹到港不久马上演出,所以气运不上了。演奏家的表现风采是动人的,很热诚,感情饱满,没有丝毫因观众少而精神松懈。其实愈用力吹,笛子音色愈发不开的。

这些缺点很快就克服过来,长笛的音色散发出来了,钢琴亦舒缓多了,一对一答很有默契。 到后半段,舒伯特的音乐神绪散发出来了,开始得心应手,从容有度地一弹一吹,令人陶醉。当然,乐曲是为长笛与钢琴而写,在发挥乐器特点也占了点优势。不过,最大的关键是━━他们自然了、开放了。

下半场舒尔兹和弗拉德真的完完全全摆脱心理障碍,非常放松和真正投入,笛声贯穿全场,钢琴走回伴奏的本位,却又牡丹绿叶,相得益彰。

拉威尔的两首曲目━━哈巴罗拉舞曲和死公主之孔雀舞,非常迷人,长笛低音部分,松厚及实在,一浪接一浪的把观众吸引着。琴声紧紧的承接着力度轻重适中,是位有前途的钢琴家,有朋友对我说,某些乐句竟然感动到想流泪。

最后是伯尔纳《卡门》幻想曲。这是首炫技之作,亦满足长笛演奏家大大表现自我一番;这些舒尔兹都做到了。台下观众反应热烈,难得知音,加演三首乐曲,一首比一首更令人神往动容。

要成为大家,必有其个人特色及驾驭任何恶劣环境的定力本能,还有珍惜自己珍惜观众的心态。这些,舒尔茨和弗拉德都做到了。

原文载于信报9-12-1992


返回主页

回艺评页首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交流您的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