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文化

周惠娟

人类由以兽皮蔽体开始,演变为繁杂的礼仪服饰,再而蜕变成现在百花齐放的,「多媒体」衣服,这都成了文化发展的标记,也是一门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人类进化和审美观念的课题。

衣服有它的时间观念,即「潮流」,潮流是有它本身的潜在功能和意识,其中包括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时代意识;衣服的演变也是围绕着环境关系和实际需要而向前迈进。所以,古代的繁琐复杂的服饰,在讲求高速效率的现代社会就不合时宜了。

美国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ISADRA DUNCAN)是一位浪漫主义者,她的穿着学问是祟尚自然美,她的衣饰富有飘逸抒情格调,但是,她的死亡亦关系到她的衣服喜爱,一条长长的纱巾,便结束了她的一生。(按:邓肯是被其所围在颈项的丝巾卷进了乘坐的汽车轮子里,当场窒息身亡,地点是法国。)

邓肯当时的衣饰配搭,美则美矣,可惜忽略了环境关系,如果时光倒流,马路行走的是马车、人力车、黄包车,邓肯这种打扮不止好看,还为环境增添一份悦目色彩和情调。很可惜,错落在汽车、飞机的科技时代,颈上围上长及脚踝的丝巾,随时随地有性命之虞。

由此可见服装潮流是标志着社会与文化的演进。每一变化象徵着不同时代的思想。因此潮流文化可作正面解释,它有其时代需要和根源,它是意味着改革和创新,同时亦代表了特定时期的价值观。

衣服的选择与搭配,是人的气质和品味的体现;人与衣服的关系,就如演奏家和乐器,衣服的搭配就如乐曲的处理;穿衣服要突出良好的效果,万万不能脱离「基调」,了解自己的体态、形格、气质;配合适当和谐的衣服,自然形成有生命、有言语、有美感的特性,生色生光采,如音乐予人的亲和力。

穿衣服又如音乐家的演奏,有些音乐家能适合演奏多种乐器和表达不同类型的乐章,但有些只能局限于某些曲目。穿衣服最忌不自觉的被人牵着鼻子走;现时在街头上常看到一些衣不称身的现象,可算是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

这都由于一些混水摸鱼式的商人及时装设计家,他们非常聪明地利用人的盲从心理和潮流领导者的心态,不断强求创新,其实是「皇帝的新衣」翻版,这倒带起一阵热潮,其实穿衣者能够脑袋略为清醒,便可以自明镜中寻找答案。

穿着和搭配是象徵人的内在情操,有些人只求达到光亮耀目的目的,如站在台上的演奏家,为了获得台下掌声不断炫技,很多时反而破坏了乐曲美。

近日看到一些时装表演,带来的印象是时装设计师似乎有江郎才尽的现象。「创新」、「灵感」是艺术家的命根儿,但总不能脱离基本意义━━美、自然、和谐和适合。如果时装界能往音乐艺术里探,很可能会扩阔视野另闯新途,不会像现时触目皆是的「叫化子」服装。然而,这现象也正好反映出这时代的人盲目追求时尚、渴求突破的文化素质,足以作为当代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原文载于联合报3-4-1994

 
返回主页

本页首(形象、潮流与品味)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到交流站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