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問題

周惠娟


高音不上,低音不下,帶給愛歌唱朋友無可奈何的嘆息。

於是;為了將就歌曲旋律,唱高音時用直嗓子往咽喉以上部位「頂上」,開始時還滿意尖尖鳴叫聲,此法用多了,問題亦出來了,首先喉嚨卡緊,繼而;勉強的高音唱不出來了,到後來講話也聲音沙啞。

最難過的是;連低音都「壓不下」。

歌唱時高音「頂上」,低音「壓下」,已經犯上了錯誤用聲的毛病,發高音不是靠力往頭部上提,它是力學與空間的原理。

聲音的空間,指共鳴區的暢通程度,唱高音,要依靠空間的鬆通,沒有好的共鳴條件,沒有儲氣的功能,也送不出高音上達。

唱高音時;口腔內之上腭與下腭微微分隔,顴與鼻感覺推起,起聲點要在胸腔共鳴略低部位,讓高音有路可走,這樣出來的高音,會有潤澤和實質感,因路子通了,低音亦徐徐可唱。

簡單地講;打開頭腔,讓高音暢通無阻。

另外;中聲區共鳴渾厚有彈性,低音出來一定不難。

試看運動員跳高動作,那會站著用肩膊及頭往上跳!他們蹲下儲力儲氣,一彈凌空上颺。

唱高音的原理與跳高有相同之妙,跳高講究體能協調和彈跳力,唱高音講究共鳴的彈性和空間協調得當。

唱歌要達到能高能低,這是一門精緻的技術和藝術,由於每人都有其聲音生理優點與缺點,就聲質與發聲條件而因材施教,這是聲樂教師有必要存在的道理。

為甚麼看醫書難以當醫生?為甚麼學醫者要有教授帶領,並且要經過臨床實習?還是一句老話:歌唱人人可以為之,但求歌一曲開心快樂,管它甚麼音準音高和音低!無師自通的歌唱風格,可謂獨樂眾樂於自由自在。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7年1月25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