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鼻音

周惠娟


一位唱粵曲的朋友,她訴說子喉越唱越吃力,原來她為了要有鼻腔音色,所以努力把歌向鼻子送去,結果聲沙及用聲不能持久。

唱粵曲很多時要歸字入鼻而成音韻,沒有鼻腔音韻,欠缺了九聲的完整,鼻腔共鳴不是一味靠意識去操作,它是發聲共鳴的一個系統,要配合其他系統,方能達致鼻咽腔的通鬆和音色美。

這位朋友可謂犯了錯誤用聲大忌,讓聲音在口腔用勁頂上,這可抽緊喉嚨聲帶,聲音肯定局限假聲區,沒有寬鬆的胸腔作底聲,聲音冷硬牽強,容易導致咽喉病變。

再者,沒有取得各聲區作支援,出來的鼻音;活像蒙著鼻發聲,離粵曲藝術遠了。

任何藝術歌曲都會用上鼻腔共鳴,這裡跟高音區有很大關連,高音位置練得夠圓通,鼻腔很容易用上,頭部跟吐字機能互相合作,吐字機能自如,上下牙關有開合的高闊度和彈性,直接令鼻咽腔開合容易。

鼻咽腔位於高聲區,但此處非屬高聲區獨佔,中音低音都同樣發揮到鼻腔的音色功能。

希望這位粵曲發燒朋友,暫不要用鼻子發音,這可減低歌唱時的聲帶損傷。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3年12月11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