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唱藝術歌曲(十三)

周惠娟


藝術歌曲與流行歌曲之分別,有歌者認為唱藝術歌要高、大、上,流行歌如講話便可。高者,高音夠強勢;大者,大聲大腔;上者,聲音常保持在頭腔之上方共鳴,並且能托住不掉;一般人以此為達到聲音的立體感。

在演唱過程,用高、大、上這三板斧唱詠歌曲的內容;用高、大、上,三法釋放歌曲內容和她的藝術表達方寸,結果藝術歌曲不是那麼為人接受;說好話的聽眾:藝術歌太高深了,我們老百姓不容易聽懂。

說壞話或說真話的聽眾:好像鬼哭神號,沒法感受音樂和歌曲之美……,這可令聲樂歌者迷惑了。

曾教一位學院高年班聲樂系學生,第一課請她唱一首西方詠嘆調,為了聲音的統一,以及達到音準目標,她採用高位發聲,若只發展頭腔而缺乏胸腔支持,高位立足不了,沒有立體聲音質素,她算是同時用上一點胸聲共鳴,所以聲音很響亮,沒出現虛浮歌聲,但出來的聲音很硬。

她更大問題是不能唱慢歌,亦不能唱音樂的弱聲。

快歌、強歌、高音歌是她的強項。

這強項其實也是大缺憾,快唱的好處是不大需要音音有情,字字有意,又強又高的好處是放勁歌唱,不用擔心聲音留、守、進、退、強、弱。

可是只能用高、大、上的音樂表現,快歌不可字字清楚,強歌亦只一股「力」推聲音,高音更出現破而尖的音質而已,這樣不算好的快歌。

出現這些問題,一句話可點中:「聲音沒打好基礎」,想當然去盲衝力撞,嚴重會傷聲敗氣,不能唱歌,輕則聲音破漏發聲困難,有些歌者不明為何歌唱困難,只顧猛力提聲提氣地唱,有人因此聲音發抖,連講話也不自如。

以為唱快歌可避過聽眾的指指點點,犯了自欺欺人毛病,快歌是表現激動情緒,如一味靠張力去唱,過程沒取得發聲區之柔勁與剛勁互相共融,聲音就得緊拉地唱,沒有彈性的發聲器官,如何把歌詞唱得清楚?就算可以吐字清楚,歌聲只可做到硬繃繃的效果,缺乏字字圓潤,換聲轉調自然自如的演唱表現,當然觀眾不會接受的。

歌者必須老老實實練出一把扎實聲音,才是歌唱的基本條件,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8年4月9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