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2010

2

25

沒有過渡好轉聲期

周惠娟

從電話傳來一把緊迫細弱的男聲,猜想此人一定是瘦男子。

然而;出現眼前的人,卻是身材高大健碩男子漢。

「從小沒有把聲音開拓,換句話說;在少年轉聲期,沒有把高尖聲音,過渡到男子的厚寬胸聲。成年人仍然停留在假聲講話層面,當然引起發聲困迫障礙,這些障礙來源自沒有用上肺腔共鳴,所以令肺氣量受到壓抑。

看!頸部和甲狀腺都呈現腫脹,雖然醫生診斷甲狀腺沒有出現病變,但因這部位腫脹,喉部亦受連累,呼吸也困難了。」我邊替他矯正邊為他解說。

「老師;真開心,可以連續跟你交談長時間而沒有出現口乾喉痛情形。」李同學說

「請過一星期才上第二堂,因為身體需要機能的過渡和適應期,共鳴亦需要有時間提昇。」我說

「老師;是否正確的聲音是一道氣沿小腹而上?」李同學問

「今回是第二節課,我要向你作較具體的解說,一道氣而上不適合你用,只適合優秀的歌唱家,他們的共鳴開闊氣息通暢,為了歌聲的送遠和歌唱的穿透力,他們會令聲音和氣息集中;猶如一道力或一道氣地歌唱。\

現在的你;是需要開拓共鳴,我替你把型體因發聲不良引起的偏歪一一糾正,不是為了好看,是為了人體處於平衡狀態,才可以有聲音的均衡發展。

換言之;矯正你發聲,亦要矯正你的體型和跟發聲相關的身體周圍環節。

幸而你很健康,而且過往喜愛運動,筋肉有彈性,所以起了事半功倍之效,今回雖是第二課,你的頸部已消了腫,甲狀腺也平坦了許多,說明你甲狀腺腫脹成因是由於聲音局限在咽喉。

作為教師,你必須堅持授完每節課,聲音越講越沙越緊,此刻便要加大力講書,這就導致氣管和支氣管因硬衝聲而充血爆裂。只要把發聲方式改變了,講話出血現象隨之而消失。」我答

「老師;原來我講話可以不用大氣力的。」李同學說

「如果你想當歌唱家,或演說家,經時間訓練,以你的共鳴條件,出來的聲音質量比我還要好。」我說

「不可能吧!」李同學說

「聲音取決於多樣元素,人體架構最重要的一環,你的肺容量比我強,比我闊,這就是有機會比我好,當然要經訓練才可以超過我。」我笑言

 返回本目錄

  (232)

2010

3

29

習慣與缺點

周惠娟

非常留意學員們的形態和說話語調,所謂型體與聲音,語調與心態。

練就一把明朗柔和的聲音,須要心理生理習慣的互相配合。

甲女學員的步態鬆散浮動,沒有腳踏實地的實在感,要她反覆練習步起步落,步步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質感有了,要她步履輕鬆有神。

那曉得她又回復故態,原來她走路兩肩垂垂擺擺,我專攻她的垂擺肩膊,方法是倣效兵哥兵姐的擺手姿勢。

「你一定以為兩肩垂垂擺擺,就是自由放鬆,其實是走進漠視周圍事物之境,是另一種吊兒郎當的神態,會使人神態散漫,專注力不足,聲音亦虛虛乏力。」我說

她今回聽懂了,很快便改過來。

乙女同學;要麼睜眼尖聲,以為是自信的表現。要麼以小女孩的長嘴困在口咽吐話,以為是與人為和。

睜眼尖聲不是言語自信,而是破壞言語的真誠,造成聲音重大壓力,和聲帶受損。

習慣了小女孩長嘴困在口咽講說話,是欠缺成年人的實在氣質,亦使到面部表情和聲音不自然。

成年人應有其大方表現,如果語調雜有小女孩的嬌情,聲音便很造作,造作的聲音,引致聲音共鳴發展不平衡。

她經不斷提點,反複練習,已經把舊的不良習慣去掉得七七八八。

有要求才有得著,這是學員們的心聲,也是我的心願。

 返回本目錄

  (233)

2010

4

8

好聲好教學

周惠娟

舊學員來電話,講她的練聲趣事,她得意說:「每天有空檔,我獨個兒在課室練聲,有一回;發覺練(去、哈)胸聲,共鳴日久見功夫,竟然把掛在屏帳的風鈴震動了,同事都說我的聲音有力,跟從前無聲無氣判若兩人。

我的小娃娃,她感染了我的聲音,她說話挺明亮的,謝謝老師提點,真的,兒童的聲音好壞,會直接受到父母的聲音影響,我要女兒講幾句話你聽。

小娃娃;告訴我你叫甚麼名字,哈!果然聲音清脆明亮……

小娃娃;再講你讀那間幼兒園。

周老師,我的小女兒講話很有神氣,嘻嘻!

說說我近日的成績,我呀!一連講五堂課不要用咪(擴音器)。」

「很好,我很開心,現社會太需要好老師,我知道你發聲自如,便把書教得好,能為老師練就一把好聲,是我對教育的一番心意。」我高高興興回答。

 返回本目录

  (234)

2010

4

16

習以為常

周惠娟

歌者:平日講話不須要照顧發聲共鳴的立體線條,歌唱時則要保持立體狀態。

答:如果是職業歌者,最好在日常也習慣歌唱時的共鳴、用聲、用氣狀態。

歌者:那太誇張了罷!難道先造勢而後說話?

答:我是說面部和發聲的立體感,歌唱聲音需要傳送,講話其實也需要傳送,如果養成臉部有精神,如一句老話「眉開眼笑」,鼻也像笑,習慣了這些,歌唱時容易找到發聲位置。

歌者:鼻也像笑等如把鼻抬得高高嗎?

答:一種狀態,多種講法,我較愛以鼻也像笑作比喻,笑著的鼻子,會連帶嘴角往上翹,此時的鼻子,因心情朗闊而抖擻,鼻咽與咽喉既連接又各自固守本位,歌聲通過咽喉往鼻咽,一切需要互相照應。

學員:為甚麼唱歌會跑調?

答:跑調出現的可能性很多,你的問題是胸聲淺薄,歌唱時沒有足夠共鳴空間,聲音也就沒有上下調動的能力,如魚游淺水,如何翻騰得了?胸聲淺窄,歌唱用假聲,是對一處發聲器官之磨難,用多了,喉嚨充血,聲音便收緊,跑調情形出現了。

 返回本目录

  (235)

2010

5

12

練聲拾趣

周惠娟

訓練學員要俱備耳聽八方能力,這話怎說?

開始時;學員講說話聲不由共鳴,我不讓他們用一把喉聲交談,就是請學員暫時少講話,目的只有一個,不要他們重覆錯誤,於是整堂課程,就是練習。練習過程有時會因人而異,總之;是引導學員在聲音與健康的基礎上,為好聲而努力!

學員經過了不斷努力,說話有了底聲,我開始鼓勵他們互相交談。

學員快樂自如與同學暢談,我雖替每位同學作發聲共鳴訓練,但耳朵可靈透了,遇上學員不自覺又用回平日的講話習慣,我必用十尺傳音說:「不許用假聲、不能用咽喉、不許彎著腰講話……」

學員奇怪為甚麼可以一心二用,我笑說:「一心全放在課堂,所以對你們一舉一動,聲對聲錯,瞭如指掌。」

 返回本目录

  (236)

2010

7

29

用力迫聲之害

周惠娟

一名八十後的男學員,聽他的簡短表述,我對他說:「你的聲音出處是在假聲部位,很緊、很勉強。」

看你講話的表情,很認真很有朝氣,可是聲音不夠,亦不傳送,為了加強你的演講感染力,只可以加大講話力度,這可壞了聲音,令聲帶充血。

可以肯定地說,雖然你的聲音僵而緊,聲音薄弱,因為沒有型態與心態的障礙,很快便可以練出一把自然的胸聲。

這位學員很有使命感,是社會棟樑,為了生命的理念,他全情投入生命教育。

他心中有火,他講話似是有火燃燒,可惜聲音不揚,每每以牽強的聲音傳情傳意。

他的眼睛雖然有神,但被充血的聲帶,使到眼睛像冒火,不能自然流露他的精神和內涵。

第一堂;我替他把因假聲迫使頸部和咽喉腫脹緩解,頸部神經得到紓緩,隨之請他用刮沙棒,把胸肺以及手和腳都刮它數次,對胸肺和呼吸管道,有互通互動互補作用。

第二堂;因頸和胸腔有了彈性,我集中因用聲錯誤,引起的面頰綳緊以及有點不平衡現象,進行漸進矯正。

第三堂;他已練出胸聲,但聲音渾濁不清,我告訴他這是通與未通之像。

跟著我向他宣佈:「你完成六堂課程,便可以下山了!」

跟著又說:「第一天我已經向你講,因你很有動力,有火,很專注、很用心,最要緊是沒有多少不良姿態,心理狀況很好,這是你會順利過渡聲音障礙,和練出胸聲的條件。」

第六堂;他開心地向我和各學員展示他的有聲有氣有說服力的講話方式。

最後;請他放膽在外邊演講,亦要自然自信地用上練就出來的胸聲區共鳴。

一位舊同學向他祝賀:「靚聲王,加油!」

說真的;他可以擁有一把很好的聲音。

我跟他有個約;演講和朗誦用聲課程再見。

另一位男學員問:「他看來很健康,為甚麼他會怕冷?」

我答:「從前他的聲音淺,氣亦短,聲淺氣短是肺活量沒有得到發展,血液循環不夠暢活,所以令他怕冷,尤其是當他用心用力去為學員和觀眾講解生命,他的心在燃燒,他的聲和氣在強迫運作,當課講完了,人靜下來,體內管道由強力擴張到馬上回復本來的細窄,人亦頓覺寒氣寒冷。

因為他演講時,他自己也在燃燒。

雖然聲音練開闊了,氣亦好起來,但身體之經絡要慢慢去運行,慢慢去暢通的,日後他會有所改善,所謂有聲有氣,便有血有暖流。

再加上他每天有三十分鐘緩步跑,三十分鐘練聲運動,很好了,過些時候,他會不再怕冷,不能一下子身體便強壯起來,要時間栽培的。」

 返回本目录

  (237)

2010

8

31

練聲要有過程

周惠娟

新教師憂心忡忡說:「九月開始上課,學校規定教師不可用咪授課,不可在課堂進行當中飲水,我害怕聲音不夠,不能履行職責。」

「請記著我贈給你的應變心法,那是:把心情豁出去,放膽講課,努力練聲。」我回答。

「可是;我的聲音那麼緊,那麼細……」她說

「請明白;你的聲音問題是從少存在,你用的是假聲、氣聲,聲音細少無力,不是一朝訓練,便馬上有聲,剛上了三節課,不可能聲音完全活暢,但已替你開了胸聲,即基本聲音。記得上星期要你用新練出的聲音,對站在較遠的同學放話嗎?是否聲音大了?傳遠了?

請堅持用手拍胸膛講話,讓聲音在胸肺區反覆運作,聲音發放自由。

拍胸肺有助增強彈性,拍胸肺講話,有助把注意力投放在新訓練出來的胸聲。」我說

「但;我怕聲音太大,嚇怕小學生。」她說

「不會的;聲音大了,因為聲源在胸腔共鳴,有共鳴的聲音,是寬厚實在的聲音。從前習慣了喉嚨小聲講話,現在用上胸聲,耳朵是貼近發聲器官,所以覺得很響,其實是共鳴用上了之故。

你校長不是要求你們在課堂,不許以擴音器講課嗎?放心放膽,用新練就的聲音。」我說

「可是;我怕不夠聲。」她說

「還是一句老話:聲音開闊多一點點,便講書自如多一點點。緊張只有令聲音收窄,情緒不安,於事無補,反而把人弄得心慌失神。」我說

「老師,我真的很擔心。」她重複言語。

「為師可以幫的事情是:聽我的建議,如果聲音不夠用,萬一講壞了,有我嘛!你要給自己時間,聲音是要練出來的,不是催快即達。」我說

「知道了!我放膽用胸聲,我會努力練習的。」她說

另一位男學員,驟眼看沒有甚麼型態上的毛病,當針對其發聲共鳴,發現他左右兩邊肩膊不平衡,肩膊不平衡,造成一邊腋窩卡壓,這樣會影響胸肺氣息,要發展胸聲,一定把兩肩放回平衡點,再仔細驗查,他的後背肩夾骨較為凸出,替他平復之後,他說出聲好像不需用勁。

我告訴他,本來發聲不需要用大氣力,只是他的發聲管道出了障礙,不從發聲障礙著手,則百練無功。

聲音共鳴練出了,是時候改變講話的「造聲」習慣。

由於需要加強說服力,他有造聲傾向,所謂造聲,是造出有感情的聲音,但聲不由心,即聲音缺乏自然胸聲支援,由口腔和咽喉出的感情語調,一定不會自然,不自然的聲調,便流入造作,他沒有說話造作的本意,但因用聲不當,便出現造聲現象。

聲音高低抑揚,都是聲從胸腔,出來的聲音便有實質,感情便自然,令人聽得舒服,令人樂意細聽。

要改變造聲習慣,還須解除他的頸部腫脹,並且開闊他的口腔,使到吐字可以靈活清楚。

他的頸部因用聲不當,被壓迫至兩旁胸骨甲狀肌腫大,這會引起內分秘不平衡,很容易生病,亦壓迫聲帶,使聲帶充血。

他承認我的判斷,開始明白聲音與健康,原來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

 返回本目录

  (238)

2010

9

8

拍拍刮刮

周惠娟

天翳翳,地悶悶,一些長者感覺呼吸不暢順。

長者甲:胸口像有東西壓著,呼吸緊迫。

長者乙:颱風「獅子山」走了,又轉回來,乍陰乍晴的天氣,我也覺得呼吸困難。

我:師傅、師姐,你們試試用手拍拍肩膊,再拍拍左右兩邊胸肺,然後用右手指甲刮刮左手五隻手指,再以左手指甲刮刮右手手指。

長者甲:真舒服,胸口沒有剛才那麼脹脹緊緊。

長者乙:氣息暢順一些,此法不錯!不錯!舒了一口長氣,謝謝你。

我:平日在身體各部位拍拍打打,令氣血流通,呼吸會自如一些。
刮刮手指,對心肺有好處,刺激呼吸管道,而且提神醒腦。

 返回本目录

  (239)

2010

9

27

孤陰不長

周惠娟

訓練學員聲線,我強調不要集中某部位去苦練,是整體平衡配對。

平衡是屬於人體各項機能,互相制約和相互協調的現象,過程要精細觀察,發聲機能與身體各器官,可有出現障礙。聲音能夠從心所欲地高唱低哦,能夠聲聲入耳,可強可弱盡情暢話,第一關要聲從胸肺腔,胸腔共鳴是聲音的基礎。沒有從這方面去訓練,一切努力都是枉然。

有了聲區的聲量,要提昇喉部韌帶的柔軟度,僵緊的頸部要用按、揉、摩、拉手法,把韌帶和筋肉弄柔軟,這是把聲氣自由發揮的重點地帶。

口腔、鼻腔要聯合,但又要各安其位。很多學員都是淺吸輕呼,吸入的氣僅在胸肺以上,接近咽喉位置,這樣呼吸;俗稱到喉不到肺。

由於吸氣與呼氣俱淺,鼻子感覺低陷,喉嚨像有東西堵塞,這是鼻咽與咽喉互相靠攏,久而久之產生充血腫脹的症狀,呼吸與發聲不舒服,及有擠壓感。

在特定情形底下,我會訓練學員行走有生氣,並且步步要踏實,目的是有精神地講話,有精神地呼吸,型態處於自然而有立體感,這對聲音發放,有著舉足輕重意義。呼吸深長,要具備共鳴空間,沒聲便沒氣,聲細氣亦短,不練出發聲共鳴而苦練呼吸,可謂事倍功半,費勁收獲少。

呼吸與共鳴器官俱佳,這時便需要講究採用合理方法。

吸氣要在鼻樑位置(即鼻咽),喉嚨切不可用力去幫忙索入空氣,喉嚨要自然放鬆,讓吸入氣注進胸肺,我稱之為高位與中位聯合吸氣和呼氣,高位與中位呼吸暢順,再往下移,發展小腹之丹田氣。

這需按部就班去訓練,有些人中聲區不起,馬上練丹田,令到心跳胸痛,甚至呼吸道出血。

練聲練氣是晉級制的,是按照人體各機能去逐漸推進。

共鳴與共鳴之互相協調,卻又獨自發揮作用,這是理想聲音的境界。

凡是強調用某處發聲,都失之於偏。

但訓練聲音的過程,不可一步上天,要一處一位置去練,要一處與另一處之互動,再協調其他部位,目的只有一個:各部位合拍又健康。

美的聲音,當如是解釋!

 返回本目录

  (240)

2010

9

30

續寫孤陰不長

周惠娟

袁同學:「為甚麼要我練『老牛』聲?」

我:「你以為的清音,其實是吊著聲帶以假聲虛氣講話,這是聲音勞損成因之一,現在連清音都沒有了,喉嚨長了瘜肉,聲音沙啞無力,如果盲目地練清脆聲音,等於揠苗助長,連僅有的假聲區,即咽喉、鼻咽、顴鼻之高聲區都弄壞。

很多聲音學家,以為用上共鳴,即顴鼻一帶,便可以令咽喉放鬆,這只是聲音學的一個重要區域,這區域要透過胸肺的波幅帶動,以及互相共事,才可以發出亮麗寬闊的聲音。」

袁同學:「原來聲音不是一個獨立個體,從老師替我矯正上顎的高廣度,和下顎與上顎的的融洽開合平衡,出來的聲音似是寬鬆了許多。

開始懷疑發『老牛』聲是違反講話正常聲線,幸而經老師解釋這是胸聲共鳴的進程表現,但現在的『老牛』聲,已經不是那麼牛牛老聲了。」

我:「如果開始訓練中聲區,即胸聲共鳴,不用『老牛』聲,讓你分散固有發聲習慣,你肯定不會用上胸聲,因為胸聲從無到有,過程需經歷不順、不自然、沒有彈性,發出來的聲音有如 『老粗』,用『老牛』聲,可以引發你的意識感,最重要是需要用手拍胸,以達到手勢帶領焦點,出來的聲音是以胸肺來作發放點。你曾經放棄以手拍胸肺發聲,聲音便退回從前的講話習慣,因為習慣成了你的自然行為,要改變舊習,需要用手法去帶領,用手拍胸發聲,可以使你大腦轉至手的方向。

現在的聲音沒有那麼『老牛』了,因為經過時間鍛鍊,肌肉和機能都得到改良,胸骨上提的現象少了,胸聲區的彈性逐漸強化,聲音出來容易,一些兒歌都可以唱了。」

袁同學:「凡你提點過的兒歌,我都能唱給小朋友聽,但未教我怎樣去唱的歌,便唱不上去,唱不下來,連平平的音階亦唱不好,為甚麼?」

我:「向你是提點怎樣去唱的兒歌,你會下意識用上胸聲,有胸聲便有所謂底聲,當唱高音時候,便不會在高位拉扯。

如跳高,站著跳上去是跳不過去的,要蹲低才能借力彈高,帶領你去唱,你便複製了歌唱方法,未帶領過的,你便用回從前的歌唱習慣。」

袁同學:「為甚麼有些方法會是過去式,為甚麼不給我一條正確練聲方程式?」

我:「因為按照你出現的型體正與偏歪問題,因為按照你發聲習慣造成聲音障礙,而定出臨時應變手法,目的是先正形,再糾正你的眼神和面部緊張表情,所謂情緒與聲音,跟著是共鳴跟發聲障礙的撥亂反正,一切都是必然過程,障礙減少了,發聲空間多起來,方法亦漸納正軌,一些矯正陋習手法,便應放棄不用。

變,是因為你的進步而生。不變,是因沒有進步而存在。」

 返回本目录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版內)

返回主頁

返回本目錄(聲音與健康)

回應請到交流站

返回本頁首(聲線保養及護理)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