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狀發聲之害

周惠娟


腔圓對歌唱家非常重要,可惜一般歌者或歌唱老師,對腔圓有著想當然的錯誤理解,他們認為把口腔打開,把聲音放在頭腔,並且集中在鼻咽一帶,便算是腔圓歌唱。於是出現吐字含糊不清, 聲音響而泛音過多的現象。

腔圓是歌評家愛用的美麗用詞,腔圓來自共鳴的鬆通之歌唱生理結構。

如門口通道;門半掩、進出口窄,或左右通道有東西欄阻,令行人進退艱難。

腔要圓是發聲基礎的問題,換言之;須在歌唱發條件之下去做工夫,條件越厚實,出來的聲音越鬆通,這就是腔圓。

愛歌唱之人切忌把聲音在口腔製造腔圓感覺,如此歌唱,聲音便出現混混濁濁的音質。

有些歌唱老師教學生用「作狀」的聲音歌唱,以為可以擺脫用喉嚨來歌唱,而且聲音會又圓又高亮,這是歌唱老師的想當然理論,脫離了歌唱生理的原則。

歌者不是用一種技巧或方法而達至聲音美境,而是歌唱架構之一爐共冶,各自發揮歌唱機能的一門人體發聲協調和共同工作的學問。以作狀動作發聲,誰願意聽作狀的歌唱?

久而久之,會導致共鳴比例不平衡,結果唱不好一首有意境有內涵的歌曲,因為這些歌須要歌者以聲帶情,以聲寫意,以聲高唱低哦。

習慣作狀發聲,只能以一種音色去歌唱,對發聲生態有害無益。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1年12月12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