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歌唱支撐力

周惠娟


歌唱必須依靠聲音來表達,以為使勁加強聲音張力,就是歌唱的支撐能力。

這是錯誤的用聲歌唱方法,會帶來聲音勞損,或不能繼續歌唱事業。

所謂聲音支撐,不可以單從強而有力作解釋,應該把它理解為所有共鳴區都能自然發放音量,沒有出現牽強做作的毛病,這是歌者對本身發聲器官的保護守則。

聲音支撐來源,不僅出自共鳴 區,也講求發聲器官的順暢,出音要有彈力,收縱要自如,是歌者恆心苦練的結果,對歌者的聲音起到積極保護作用。

甲:「老師講的仍然令我如入聲音大海,摸不著邊際,練就聲音收放有彈力,好像隔牆取物,到處碰壁。」

乙:「甲同學說真中點,在外國學習聲樂,老師很強調聲音要有Support(支撐),他們訓練我丹田用勁,全身體也放出聲音。

有的同學可以,對我就是難題,曾經因練Support而令聲帶生了小結,吃了藥休息一段時間,小結消失了,繼續聲樂練習,這回更慘,聲音扯得更緊,勉強應付試關,但自知歌唱少了實在音量,很難唱出華采,少了自然奔流的歌唱言語。」

我:「碰到一些聲樂朋友,他們都算得上用上Support(支撐)來歌唱,但沒有好好的在用上歌唱支撐,同時可以清晰地把字吐得乾淨利落。

我愛把Support形容為一條火車路軌,它是人體的一道由丹田通往胸膛連上頭腔的直線,但歌唱不能用聲如直通軌道,要能繞道拐彎,要能收能放,如魚游水能躍能潛。這些都涉及發聲架構是否合理合道。

有些學生天生發聲本質佳,說話時候,吐字用聲渾厚,接受聲樂訓練便著了先機。

當老師加強這類學生的Support訓練,學生本能地用聲自然,原因是沒習慣錯誤用聲的學員,大多呼吸較均稱,說話亦沒出現抽扯情形,學習聲樂時減少了聲區與聲區之間出音障礙。這類好本錢學員,在接受歌唱Support(支撐力),同時用上它作支持歌唱的音色與感情表現,但亦必須配合吐字器官用之有法。氣息和聲音支撐力,跟身體各區整體結合,才構成歌唱的立體發音通道。

乙朋友的問題,是發聲共鳴不夠開闊,由於習慣了用力成就聲量,反而製造由丹田往上行的一連串的身體與共鳴障礙。

頸腫脹,頭因支撐力由下衝往上即高聲區,而常感暈脹不清。

乙朋友因小結吃了藥,經過一輪休息療養痊癒,但沒有糾正錯誤歌唱方式,再接受歌唱訓練,受傷過的聲帶受到不合當時情況的強化共鳴訓練,因而唱不持久,一下子又令聲音牽扯難動。

甲朋友說摸不著頭腦,我瞭解你的心情。

聲音不是單講運聲運氣強化底聲,更要講究每一共鳴除了聲量,也得令共鳴的軟與硬組織健康和有轉彎抹角能力,即有彈性,這才是support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甲、乙兩位朋友;告訴你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請逐步打好層層歌唱基礎,你們會明白歌唱原來很科學,歌唱用聲一點也不「玄」!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5年12月12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