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與抽離

周惠娟


跟聲樂系同學講《演唱投入與抽離》課題。

甲同學:「演唱投入感情太多了,輪到唱第二首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曲目,很離擺脫開前一首歌的影子。」

乙同學:「主任老師常叮囑我們歌唱時要有感情感性,同時亦須理性控制情緒,很艱難啊!」

丙同學:「聽老師剛示範三首中國聲樂作品,老師竟然一曲唱罷,不須要一杯茶功夫,便換轉情緒演唱另一首不同風格歌曲,這功夫怎樣練來?」

我:「聽了多位同學的發言,我集中談談今天這個坐談會主題。
首先講投入演唱的先決條件:投入不是單指歌者用心注入感情,而是投入大量精神時間去啄磨消化歌曲的精神,藝術的屬性,它所呈現的音色味道與畫面等等,有了這個具體歌曲表現指引,然後用感情、感覺,以歌聲講情說事,過程沒有完全個人情感,是個人轉化為歌曲的主角,這是歌唱既有感性也具理性,能做到這功夫,也較容易抽離角色。

當一曲唱罷,也是曲中人物離開歌者,歌者亦離開歌曲情節。另一首歌開始,歌者感情再起波瀾,那是因歌曲的情節所導致。」

丁:「很難做到啊!」

我:「是難一點,多多做學問,多多學習,多多鍛鍊,一定做得到的。」

甲同學:「剛才聽老師演繹《多情的土地》和《古老的歌》,令我腦海呈現山川、原野、黃土、遠古的畫象,可以告訴我如何掌握歌唱語言?」

我:「把好吐字清晰關,中國語文字字有意有象,吐字不清便不能把意與象交待清楚,不清楚的吐字,只有音程迭盪,便減弱了言語說服力。」

乙同學:「用美聲唱中國歌曲,很難把聲音做到發聲統一,同時又把字音、字形、字象做得天衣無縫 。」

我:「美聲就是美好的聲音,歐洲美聲訓練是以他們的言語和文字發聲為依歸,學西方的東西,不是硬套在中文方塊象形文字,要吸收西方聲樂優點來豐富我們的發聲思路,同時亦須清醒地洞悉取人之長,不可能全盤照用,只能作借鑒。」

丙同學:「非常認同老師的話,去年經老師提點,我用功發展歌唱吐字共鳴和吐字器官,現在真的減少了演唱中國藝術作品時活像歌唱西方歌曲。」

我:「丙同學在德國修讀歐洲聲樂,聲音很立體、很出、很有力度,但不能以此功夫來演繹中文語調,仍須擴展聲線架構來應付我們文字的豐富多姿和色彩。
請丙同學再接再厲,努力研唱中國歌曲的藝術表現,下回再見面當有一番新修為。」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6年4月18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