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娟

(121)

2009

11

19

 

觀鳥偶拾

周惠娟

一大群候鳥飛翔於九龍公園廣場上空,看鳥兒雙翼翩翩,身體卻是保持穩定,當橫過天空,牠們表現出動態與靜態相配合的肢體美。

只有保持身體的穩定,才達到飛翔時候的平衡,才可配合隻翼上下翻動的飛揚動向。

觀鳥思歌,歌唱的發聲道理,竟與飛翔候鳥有著共通之處。

歌唱時,身體要立體而肌肉要放鬆,聲音發放要貫通共鳴和呼吸道,但必須保持各管道獨立位置,是各部位的既合作但又要獨立發揮特性。

謝謝鳥兒朋友,當仰望天空,你們的飛翔姿態,給我悟了飛翔與歌聲的共通點。

返回本目錄

(122)

2009

11

30

 

歌唱三力

周惠娟

從藝術歌唱角度,談歌曲表現,就聲音而論;我認為歌聲應涵蓋三個層面。

1. 聲音俱備穿透力、彈力、平均力。三力當中,以平均力最是考人。

穿透力,是聲音的基本功過關,沒有良好的底聲,是沒法讓聲音傳送,不過傳遠的聲音,並不代表有穿透能力,有些歌唱家聲如洪鐘,但聲音分散,如跳水之水花四濺,算不上聲音穿透。

聲音集中在音程上,一直推往高點,過程沒有多餘的雜聲,這就是穿透力。

彈力;是高一個用聲層次,只有配合良好的發聲共鳴,才可以有空間讓聲音伸張有度,當聲音伸張自如,便產生隨意轉動的歌唱機能。上高音,落低音,轉中音,節節從心,這就是有「彈力」的唱功。有穿透力和有彈力的聲音,並非代表歌唱時,取得音色平均。

歌唱音色平均,是強聲不爆,仍覺有共鳴空間,所謂遊刃有餘。

而弱聲不暗,覺得有力和氣托著。沒有力和氣托著的弱音,沒有感染力,因為弱音無力無氣,便沒有色彩和表達能力。

歌唱聲音擁有平均力,是給予歌唱連貫統一的音色音量實質感。

這一層次似乎有點抽象,但卻非遙不可及。

有些歌者一味從吐字和共鳴器官作苦練,結果是差強人意。

每個人的聲音都有其優點或缺點,甚至是存在歌唱上的發聲障礙,要克服歌唱上的困難,必須細聽自己聲音的缺點,並且要誠實地聽出自己的發音毛病,當然要坦然承認某些音階,由於唱不順心,而用上變音唱法,來蒙渾過關,其實是實力不夠,能如此誠實地點出自己聲音毛病,是步上發展聲音平均力之好開始。

返回本目錄

(123)

2009

12

3

 

歌唱平均力

周惠娟

歌唱聲區與聲區之間環環緊扣,他們和而不同各展功能。

高聲發放要與中聲區和低聲區互相磨合,當然這時是偏重於頭腔共鳴,但高音錯誤以頭聲為高音個體,這使高音偏於尖利,是吶叫式唱法。

一些流行歌手,由於聲音薄弱,就連吶叫式的高音都無法唱出,原因缺乏胸聲支持,胸聲不開,低聲便無,因胸聲是肺氣呼吸所在。

聲音平衡均勻,這取決於上下顎之靈活開動,後頸與對上之顱骨之間合作彈性、雙肩與頸椎之間互動與協調、後肩背亦即後胸肺動彈要自然、鼻咽與咽喉及呼吸喉管之分工及互相配合、丹田與胸腔與顱腔之互相呼應等。

歌唱的藝術是深不可量,歌者有多大聲藝本領,和藝術修養,便發揮多少歌唱藝術光亮。

返回本目錄

(124)

2010

1

4

 

聲、氣、神

周惠娟

她的嗓子沒有出現假調,但需要加強言語感染力的時候,便把嗓門提高八度,跟著便是連珠爆發把說話緊張講完。

由於長期演出和主持節目,發聲系統處於迫緊況態,上胸骨有些兒往上抬,吐字器官;如面部兩邊頰位有點合併,頸項是發聲重要橋樑,因很多時被抽高音調重覆拉扯,已呈現充血和僵硬現象。

幸而;她平日講說話很自然,所以未造成更大的發聲系統障礙。

「你的問題不算嚴重,會很快收到矯正效果,因為你說話用上胸聲,所以並未引起嚴重的聲音病變情形。」我說

「可是;有一些字總是吐不清楚,我常感到很困擾,請你幫我糾正一下!」她說

「我!你!說得太刻意了,聽來很造作,音亦不正,這是單向以前鼻和後鼻腔為發音的結果,暫且不說因為甚麼,讓我先行為你的發聲器官做做矯正和紓緩功夫,才再作清楚分析。」我答

首先替她的頸部筋腱作「特別」按摩,所謂「特別」,是根據因發聲不當而引起的問題而有所矯正。頸部神經上連吐字器官及頭腔共鳴,下接肩頸和胸肺共鳴,「特別」者,視頸部的相關方向,去尋找問題之直接所在。

隨之;要她開合嘴巴,開合要「縱線」即口腔上下張動,「橫線」要嘴角左右各自笑開。

目的如房子,要有高度和闊度,謂之建立上共鳴之空間容量。

跟著;為她提昇胸腔的彈性,並囑咐以手拍胸膛講話。

「放開心懷講!不用把你、我、呵、國等音刻意於鼻與上顎,一手拍心胸,聲由胸發。」我說

「真的有字說得清了!為甚麼要拍住來講話?」她問

「第一:拍住講話,是把注意力放在胸腔。第二:拍胸肺有助放鬆這一帶的肌肉和建立肺活量。第三:拍拍肺腔,痰亦容易吐出,肺積痰會阻塞聲音和呼吸。」我說

「平日一味以鼻來發一些N音,但總是怪怪的,亦不見發音準確,現在不用刻意反而做得到,是甚麼原因?」她問

「剛才替你在吐字器官:唇、齒、鼻、上顎、面頰等做了比例均勻的小小矯正,上共鳴有空間了,聲從胸腔作出發點,聲便因應字音而上達,加上你有藝人的神采,毛病不算多,所以很容易矯正。 」我答

「神采」是很重要的,一個人有神采,型態便豎立,所謂型態立體,立體亦即有精神有朝氣,要提昇學員的神采和朝氣,是練就好聲音的先修環節,無神氣那來精力講話?

這些她都俱備,所以;才第一堂,她便練聲上位,有問題的地方,都很容易糾正。

由於站穩胸聲,在演繹情緒高漲的片段,都不容易出現把聲音吊得高高尖尖。

當然;還須假以時日,把壞習慣去掉,並且建立穩定的發聲共鳴。

下課時她笑說:「氣也通許多。」

「因有聲嘛!」我答

看著她的背影,腰挺直,走路精神,肩膊平正,雖然因吊高聲,前胸骨略向上提;但很快便會矯正,她的形體没有偏歪,是她令我執行訓練的一大方便,是她聲音馬上可以改良的成因之一。

返回本目錄

(125)

2010

1

12

 

道法自然

周惠娟

中醫經脈學說太偉大了,有幸為中國人,有幸接觸到如此珍貴學問,對我研究聲音和歌唱學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問要學得活,要融會貫通,亦要隨機應變,一成不變,就算最靈光的法寶,都變得暗啞無光。

偉大的中醫論症學說,遺留給人類寶貴的醫學引導,後人如果只吃老本,不思人類與大自然磨合的變化,一味蕭規曹隨,那就辜負了前輩的苦心遺傳,不但要清楚認識變的方寸,它的合理和法則,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是乎合中醫學之大自然與生態互為因果理論。

我把中醫學的經脈理論,用在訓練學員有問題的聲音,真的無往而不利。

十多年前與今時今日比較,時代變了,社會的生態亦起了變化,人們出現的問題多了複雜了。

同樣聲音沙啞,但病因跟以前所面對的大大不相同,要審察學員的發聲障礙,不能以十多年前,或十年前,甚至數年前的觀念和訓練方式,要靈活應變。

首先為學員排除發聲心理生理障礙,此時應用了經脈學論,但又要切合現代人的生態現象,而作出先後緩急的疏通經絡應變手法。

這一切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不能偏離人體的;互通互動互為因果的道理。若偏離了,便拿不準中醫學的偉大理論和精神。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思想,亦是中國醫學精神,放在聲音訓練,是把人體各項機能,互相協調,互不排擠,以達到聲與氣呼應自然,有輕音有重音有長音亦有短音,能夠發聲暢順自然,乃基於道理與自然之契合。

返回本目錄

(126)

2010

3

3

 

歌唱功能

周惠娟

這些日子;對歌唱時的種種問題姿勢,作出糾正和矯正。

例如遇上難度較高的歌唱段落,把身體共鳴與形態取得平衡,是有一定的難度,歌唱需用拖音和發力,很自然以肢體,幫助保持連貫氣息,以及托住節奏和把字唱清楚,這一切都是氣、力、空間之調配考驗,能夠一直處於既立體又放鬆的歌唱狀態,可謂知易行難。

難也要為之,非如此;沒法達到歌唱之藝術要求。

於是選了平日覺得艱難的片段,邊唱邊留神自己的身體狀況。

找到了!由中音轉高音再以長音表現激情,在激情處,我不期然加強腰力承托氣量和音量,但用力過度,腰板僵硬,氣與力都呈現強拉現象。

為了克服它,我從共鳴的彈力和發聲空間做功夫,並且強迫自己在歌唱時候,不可有「氣迫」,和「衝聲」的情況,換言之;把發聲、吐字、儲氣基礎,打得更穩、更寬闊和更實在。

現在的歌唱狀態可算合符口腔上牙槽和下牙關互相扣合,但又各自分隔,上牙槽和下牙關緊扣,面部頰骨及顎骨顯得僵硬,這些部位僵硬,令到吐字不順不清,而且連累後聲壁與咽喉及會慶互相膠連,這一帶不能開伸自然,聲音光有好共鳴,但歌唱運腔吐字卻 欠圓潤清靈。

開口腔,拉動口內腔的各個軟硬肌腱,目的要他們有彈力和伸張力。

再集中在胸腔之心胸氣管跟肺部之磨合,再而令到這些成為聲與氣互相照應之本事。

當然要下苦功去讓他們互相協調,又各自獨立,協調是共同成為歌唱的媒介,獨立是各自負責歌唱功能。

這時需要講究吐字器官的比例完整。

嘴唇微向上翹,令上牙槽和面頰骨與下顎分開,這有利聲音與氣息的輸送。

萬事皆備,我再為咽喉與甲狀腺勤做鬆軟的按摩運動,這部位是相關相連的,甲狀腺緊迫會阻礙呼吸,咽喉亦被困迫,咽喉腫脹,甲狀軟骨亦受連累。

還記一筆;為了聲音各方位有良好的狀態,我從頭至腳,從臟腑到身體各關節,都勤做活絡通經運動。

所謂孤因不長,獨緣不生,聲與氣是與人體各部位相連相扶持。

以上的練聲紀錄,是針對自己現時的歌唱問題,不是練就一把歌聲的全部,但可作聲音學問的一環。

返回本目錄

(127)

2010

3

22

 

歌唱第一聲

周惠娟

功夫了得的歌唱家,都會感覺演唱第一首歌曲,聲音不怎暢順,這是發聲各管道未造成一氣呵成的互動機能。

尤其開頭吐字,很多時候不能自如唱出理想的音色。

要麼聲音不揚,要麼聲音困悶,或自覺聲與氣不在狀態,變成硬衝聲。

這一衝;如果生在基本功欠缺或歌唱經驗不足者,可亂了發聲器官的平穩,和相互協調的連接機能,所謂牽一髮動全身,在硬衝聲的影響下,連累其他發聲器官都不能獨立自處其原來位置。

歌唱要追求藝術美與藝術感染力,聲音要夠用,氣要充沛,聲與氣連綿呼應地吐出歌詞的意境,那就是歌唱的功藝。

第一首歌的第一聲;為甚麼那麼考人?

因為講話用聲跟歌唱用聲,一個是自由自講,一個是有準備的施展渾身功能去唱,要第一聲便進入歌唱的發聲狀態,那真的是能人高人。

然而;作為歌唱表演者,應事前做好歌唱聲情放置準備。

唱歌之前不要跟人閒話,以保持心態與歌態合一。

找好第一首歌的開腔共鳴系統,而且要保存這份歌唱感覺,臨到演出第一聲,整個人要有精神而放鬆,這樣子會令嗓音減少壓力,第一聲會出得容易和有說服力量。

當然;這要開通聲音管道,和對歌唱的感悟能力。

歌唱除了尋師學藝,還要自我觀照。

歌唱須俱備的條件是人人一樣,但每位歌者都可能存在一些發聲上的個人問題,要克服困難,就要細心找出自己的發音障礙,繼而努力消除它。

自我觀照發聲問題,是一件很微細的事情,而且要靜下心去發掘障礙,要耐心去攻克困難。

聲音問題解決了,這時是把沒有障礙的管道,一點點地鍛煉好彈力和收縱能力。

過程切記戒急用忍,鍛煉發聲機能忌偏向一方,要方方圓融,處處共通,通;是歌唱之基本。

返回本目錄

(128)

2010

5

10

 

聲音連線

周惠娟

歌唱胸聲區與頭聲區,兩者之整合交接,是需要建立兩者交接的通道。

這條通道是喉嚨聲帶,聲帶產生病變,阻礙胸聲與頭聲的融洽,令到聲音發抖、走音、硬衝聲。

聲帶健康,呼吸暢順,對聲區與聲區交替起了橋樑作用。

發聲條件好的歌唱家,如果要歌藝感人,聲音一定有份圓潤感,歌唱時句與句之轉換更替,是不知不覺,沒帶很大的痕跡。

這功夫是考人的,要俱備高度運腔吐字把持分寸。

胸聲與頭聲接軌,須要胸膛共鳴不要過度擴散,要集中在肺氣管與喉管和鼻管,讓這些部位聯成一線。

當歌唱換調轉句,要平下心,細味自己喉嚨,鼻咽、會厭是否各在原位,發覺喉頭隨 聲波上,聲音便轉動缺乏彈性,要立刻把喉頭平放,並將鼻與鼻咽精神起來,這是保持鼻腔的立體狀態,唯小心陷進用力提鼻咽,凡過度用勁都出現偏歪。

當鼻腔共鳴做到 豎立,並與咽喉取得呼應。

發聲的起點要站穩在胸聲區,與上共鳴聯成一體。

為甚麼要把鼻咽挺立一點?是為了不讓太放鬆的鼻咽阻礙咽喉,使聲音沒法順暢而過。

這樣聲音如一縷雲煙,自胸肺縷繞咽喉至頭腔,這樣的聲音是軟而不弱,強而不粗不硬。

優美的歌聲,是學問是藝術,需要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精神。

返回本目錄

(129)

2010

5

14

 

歌唱處理

周惠娟

常常提醒學生,不要為炫技而把音調唱得高高,不要為顯示夠氣量而把尾音拖得長長,這些舉動很要不得,離歌唱藝術很遠。

歌唱藝術,不是陽春白雪,是人性人生。

自然,是歌唱的首要條件,在自然的基礎上,進一步昇華,距離歌唱藝術便近矣。

學生問:「為甚麼快歌要慢唱,慢歌要快唱?如此;豈不是沒對準節奏?」

答:「快歌要慢唱,不是要把快節拍拖慢,這只是一個比喻,目的要歌者處理快歌,一定不能快至雜亂無章,音律節奏吐字,都要清晰準確和富有歌唱言語味。」

練快歌,開始時放慢去練唱,唱至成熟了,便加快至樂曲節奏,這就是快歌慢唱。

慢歌快唱,亦非把慢變快,很多人唱慢歌表現得拖拉無色彩,慢歌要慢得有韻味,慢得精神內歛,才不會令人發悶,快唱只是精氣的代稱即句與句,字與字之間要慢得緊湊,不要出現拖長情形,這就所謂慢歌快唱。」

學生問:「可以隨個人喜愛改動音樂嗎?」

答:「歌者要非常尊重作曲家和作詞家,除非經過深入研究,覺得改變音樂的一些節奏,更能表達歌詞意境,否則,不可以胡亂去改動,因為作曲家一定有其藝術意圖。」

返回本目錄

(130)

2010

7

3

 

歌唱共鳴佈局

周惠娟

歌唱發聲問題,一直困擾不少愛唱歌人士。

學了兩年聲樂的婦人說:「我唱歌時,總是上氣不接下氣。」

「聽出你是有底聲的,應該可以一口氣唱完一個句子,可否唱給我聽聽。」我答

她略聳雙肩,然後用鼻和喉作一個深吸氣,跟著把聲音往鼻裡推,聲音沒有站穩中聲區的胸腔共鳴,已經是聲從咽喉弱出,聲弱氣亦淺,聲音沒有從胸而出,也就沒有空間給予聲音有翻騰流過的位置。

換氣和吸氣,習慣抬胸聳肩,這樣子會把肺腔壓迫,喉嚨氣管相應收窄,如此索喉式吸氣,氣息短而迫促,唱不了整句,便缺氣缺氧。

未能從胸腔送聲,而把發聲焦點放在鼻咽,聲音肯定出自咽喉的假聲區,用這方式發聲,聲音底子厚的,會發出亮麗清尖的歌聲,原因是頭聲與口腔共鳴,引動了胸肺的共鳴承托,雖然歌者沒有把歌聲刻意自胸腔引動,但歌者講話聲音都是從胸從肺,很多出色的民族唱法歌者,雖然胸聲用得不多,他們都擁有一定底聲,否則,不可能發出尖而清亮的歌聲。

反之;聲音淺窄,歌唱時用假聲和強調從鼻咽發音,這可容易唱傷聲帶,聲音既不亮亦不清,因為缺乏自然的底聲作為承托。

再說學了兩年聲樂的婦人,她雖有底聲,但日常講話沒有充分發揮胸聲,她常以虛聲講話。

平日胸聲時常用之則順,不用則失去彈性,當婦人歌唱時,胸腔發揮不到作用,光靠上共鳴,聲音是僵硬無力的。

婦人請我帶她唱幾句小歌,我就用兒歌作導唱。

兒歌令婦人心情舒適自然,聲音因不受歌詞影響,心裡沒有波動,沒有為情節而做聲,對引導聲音出落自然,有一定作用。

首先;我帶出她的胸腔共鳴,跟著請她講話亦需從中聲區。講順了,開始歌聲從胸發放。

「不許太刻意,望著我的指揮,不要想怎樣把歌唱得美妙,放開心懷,一二三,由肺部放出第一聲……」我說

她說想不到可以毋用急吸急呼地唱歌,氣比平時耐用,聲音亦覺舒服。

我回答:「這是歌唱有底聲,有底聲就有底氣。歌唱用上胸肺,肺活量相應擴大,先把聲音唱通、唱開、唱穩、唱順,才追求歌聲美妙!」

對於歌唱時,把用聲焦點放在鼻咽,其實有對亦有錯。

歌唱聲音條件好,聲音基礎厚實,要追求歌唱輕重濃淡,長短有緻,圓潤貫通,那就要把頭腔共鳴,胸腔共鳴連接得如魚得水,頭腔共鳴包括咽喉與鼻咽以及頭顱骨架。

胸腔共鳴要與頭腔連接,不是說可以便可以,要根據各人的發音生態,和心理條件,能夠把這兩個聲區連結自如,歌唱時需細味鼻咽與咽喉之配合,成為胸肺共鳴上下對稱的發聲伙伴。

如果歌者聲音基礎不紮實,即共鳴與共鳴分佈不平衡,在歌唱時把發聲焦點放在鼻子,這樣會犯了聲質偏差,歌唱時出現太多鼻音毛病。

返回本目錄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版內)

返回主頁

返回本頁目錄 返回(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頁首

其他有關連結:

演講偶拾 快快樂樂學唱歌 歌唱 歌唱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