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娟

(181)

2013

9

23

 

聲音統一吐字清楚

周惠娟

藝術歌唱強調用聲統一,有其必然道理,那是音樂跟詩詞須要互擦火花,歌者讓火花奔放自音律與曲詞,聲音的貫穿力成了重要器具,它把音樂的進退留守連成一致,貫穿力是建基於聲音的統一,不統一的聲音,表示人體的發動聲音條件,沒有建立起來。或是有很好的發聲共鳴,可出來的聲音;要麼爆破,要麼冷硬,或虛而乏力。

這是共鳴與共鳴沒有攪好關係,當換音轉調,便出現音與音斷開情形,聲音斷開,多發生於聲音在另一位置發放,它脫離了原來起音的據點。

消除斷音情形,平日多注重共鳴統一鍛煉。

共鳴離開了人體,和人的思維,共鳴是不存在的,人的共鳴依賴人的形與神來製定立體或下墮情況。
當沒精打采,共鳴便如洩氣球,因此;平常日子能保持清朗的心態,人體便產生挺直和立體感。情緒與形態,能引領發聲的好壞。

常常強調這兩點,因碰到一些聲樂歌者,他們發聲當刻,臉容沒現寬欣,一味表情嚴峻,像如臨大敵,第一音已是硬衝聲,跟著是共鳴受壓,未能立刻配合聲音質量的需要。

或有些歌者起音時,臉部木然,這表情代表心如止水,如此沉寂,教聲音如何靈活?

這些擁有良好共鳴條件的歌者,知道犯了以上毛病,他們立刻改正過來,聲音的統一能力便提高了。

聲音共鳴是需要恆久鍛煉的,平日習慣精神抖擻,情緒開朗,有助聲音的保護及提升。共鳴與共鳴如取得一致,歌唱時不管音高音低音強音弱,都像水在水喉一樣,貫通流通,連綿排放。

歌唱做到發聲區連接統一,出來的聲音圓而潤,但歌唱吐字不光是靠共鳴,亦講究吐字器官的伸張靈敏,和開合有度。

說話吐字,跟歌唱吐字既相同又各有差異,存在不同的發音需求。

說話要字正腔圓,就必須共鳴配合吐字器官,以及平安的心態。

唱歌因聲音要求特別的長度高度廣度,在在要求各個發音環節的配合。

一味專注用聲的統一,而欠缺吐字器官的運作,出來的聲音是空洞的,是謂有音無字。

有音;聲音亮麗貫通,它顯示發聲管道無障礙,當聲音配合言語,那就要字字交待明確,有聲音沒字義,表示歌唱時候發聲管和呼吸道沒有跟吐字機能相互調配得直,這種問題可謂各人有各人的前因後果,須要當局者或老師找出源頭,如非結構性的聲音障礙,大部份可憑歌者本人努力去克服。

克服吐字不清,大致可針對在聲音統一同時,必須加強唇齒的開合彈性,開合過程要細味聲音與唇齒的自然互動。

以字引聲,聲音保持明亮色澤及持久力。以聲吐字,字字清楚,沒出現滑音轉調問題。此外練習針對發聲器官的平安放置,只有各歸其位,各展其長,方能在歌唱時候,各種功能聯成一致,又不會互相擠壓,以致產生互相排斥的歌唱局面。

寫了一大堆歌唱問題,仍覺有說不盡的歌唱學問!

因為;歌隨人唱,人各有所長各有其短,歌唱學問和藝術,不同人唱,自有不同的啟示。

返回本目錄

(182)

2013

11

7

 

情與聲

周惠娟

兩位好學生各有型態神態的不安表現,用不安二字,乃因學生想當然的加強表情的感染力,得來的結果可謂事與願違。

學生一,她是節目主持人,聲音卡在口腔,言語表達常感力不從心,於是用表情和身體言語,補充講話感情之不足。甚至連笑都誇張和不自然,旁觀者說她奸。

她說很無奈自己的表現,會得到如斯評語。

我對她說:「剛才提醒你;先不要用太多表情和身體動作去跟被訪者談話,只要我口講我心,用穩定實在的聲音,聲音會跟著語意語情語調自然流露高興不安和認同的音色和情感。

動作表情在言語之前,被人覺得有欠真誠。當然要把聲音練出來,方可講話自然,和提高言語的感染力。你很真很正,被人誤解真真冤枉,都因想當然做表情的錯。」

同學一覺得為師講到了她的要害,非常高興地暢談她的主持經歷,當然講的都是被人說當主持動作和言語有欠自然。

我對她說:「馬上改正!你的聲音寬厚些了,放開心情,用心用胸聲講要講的話題,不要多加動作,動作只在真情對話中流放出來,但不能動作多多……」

她很警覺,重複多次,果然淡定了很多。

同學二,她是大學生,她很純很真誠,但眼睛很疲勞,眼神往眼角上翻。

「你講話聲音困迫,呼吸都收緊,所以令眼睛勞累,為了提起精神講話,不知不覺把視線往上拉張,被人覺得有陰氣,不要緊,改正聲線,再練開懷歡笑,一定糾正過來。」我

同學二說:「如老師所言,我真的常常手凍腳凍,皮膚也不好……」

「聲音好了,身體自然強壯。」我說

兩位同學成績太好了,同學二很努力,她的聲音有力許多,她滿面笑容而且臉帶陽光亮澤。

同學一目睹實況,她說:「跟別人講話也得用手拍胸膛?有時拍著講,真的大聲許多,為甚麼?」

「首先解釋第一個問題,能夠抓著每個講話機會,都用手拍心口,習慣了便可以口出於心,二;拍拍胸口講話,可以對準焦點,把舊的音移到胸聲區,是共鳴的基礎。此外;用有彈性及不輕不重的力度拍胸口,可以令胸膛鬆寬,我稱呼它:為心田鬆土。 心房緊;發不出好聲音。」我

用聲開始在心聲區,她說時常練習,並提醒拍著心口講話。

同學一點頭說:「告訴朋友,我拍胸口練習講話共鳴!」

返回本目錄

(183)

2013

11

12

 

何謂立體

周惠娟

問:被歌唱音準困擾多時,從前聲線尖窄,反而唱準了音,如今聲音寬厚了,常出現唱音脫調情況,何解?

答:聽了閣下歌聲,的的確確音域頗寬,可惜起音歌唱之時,沒有讓聲音與共鳴共同造成立體之歌唱陣勢,老實講;你的歌太放鬆了,很容易造成較低的音區乏力,由於乏力而聲音掉了下來。再聽你從前一句一用心的歌,聲音太硬無彈力,卻因歌難唱而努力為之,這樣子倒減少了跑調情形。

這說法卻因人而異,有些歌者本身發聲共鳴和吐字器官互不協調,這時無論用甚麼功法,都一定跑調,要針對發聲局限或障礙,去開啟通往聲音之坦途。

問:立體歌唱的基因是甚麼?是企硬力唱之謂乎?

答:好形象的比喻,但閣下把立體理解為不偏不倚不動,如此怎能放鬆歌唱?

立體為意識形態之比喻,不可看作死板僵直。歌唱當下,打從頭部至腳部都聯合起來,頭部即打從眼睛開始要有精神,鼻樑豎立,上顎跟下顎如屋頂與地面,上的挺然,下的沉穩,嘴角微翹,肩頸放平,感到放平放鬆,卻絕非下沉下墜沒精打采。
胸腔也是放鬆,胸膛兩旁肋骨打橫微微擴張,令歌唱到位,呼吸有據。
兩腳小小分開,站穩地板,歌唱須氣和加力時,丹田便用上了。

這一切為開口歌唱,開了立體之門,立體之發聲條件,是經長久鍛煉而成的。
希望這樣解釋,可以幫助閣下減少對發聲立體的迷惑。

問:也曾提醒歌唱時要有立體共鳴準備,可是歌聲一出便亂了方寸……

答:時刻提醒歌唱用聲有法有度,是造就共鳴立體之有效途徑。
聲音有立體感,乃發聲管道端好平正之表現,須經久練而成的。
一步開了好頭,二步便嚐到甜頭,希望閣下努力!努力!

返回本目錄

(184)

2013

11

16

 

何謂立體之二

周惠娟

問:開始領略歌唱時的整體動態,可是仍出現唱較低音跑調事情,怎辦?

答:連一些一線歌唱家都偶然發生同樣低音不準之事。我也曾犯同樣的過錯,很多時因唱中音轉低音,或由高音落低音, 一時間放鬆了共鳴的立體通道,聲音如鬆了的弦線,沒有了內勁,聲音下塌了,調便跑了。
試試由高到低,或由中至低音,都保持豎立,讓聲音有空間流放。
此外,唱中低音都要有高音區共鳴配合,低音方可厚穩而帶光澤,而且令低音不致下墜下塌。

返回本目錄

(185)

2013

11

18

 

朗誦忠誠

周惠娟

建議田壯同學朗誦李白《將進酒》,他參考了朗誦該詩的冠軍得獎者,他說:「在一些段落,朗誦者加入了哈!唉!以增強詩歌朗誦感染力……」

我說:「千萬別在將進酒把唉!哈!放入詩中,用你的聲音言語,為李白《將進酒》;奔放詩情豪情人情與物理。

唉!哈!之情感涵意,讓它從詩文與言語音調互相碰撞,激發觀眾的唉!哈!感覺。

把跟詩詞無關的感歎字眼加進去,是朗誦者的聲情表達敗筆,李白的詩不可以加唉及哈的啊!當然;我指的是朗誦藝術,如舞台劇又當別論。

演員演繹李白當時情節;白酒杯杯,詩一句,酒一口,心中呼喊箇中有唉!有哈!是劇情人物與處境之舖排,乃詩、劇情、角色之磨合及發展。」

田同學放出他朗誦錄音,真好!田同學果然用聲越來越沉厚及有底氣,把將進酒朗誦得有情,有氣氛,亦起亦承亦有轉接,聲有情而略帶蒼涼,語有意而流露飲者豪邁,不錯了!

我跟田壯說:「每位朗誦者都有其感情與藝術屬性,能感受詩的內涵,並且以真實的情感去表達,出來的效果是各有所長,各有朗誦的藝術語言。因為你的聲音渾厚,感情充沛,可以發揮李白詩中情節。 」

返回本目錄

(186)

2013

11

23

 

共鳴令字正腔圓

周惠娟

田同學:奇怪;用現在的方法朗誦,聲音闊厚是不爭的事實,但連九江鄉音都沒出現在普通話朗誦,何解?

我:從前講家鄉話習慣用喉音,講話的器官出現或多或少偏緊偏硬情況,轉以普通話溝通,那些習慣家鄉音色的發聲器官,也以相同音色發出普通話語調。
當你用上胸腔共鳴,說話的響音得到足夠的共鳴空間,聲音沒倚賴喉嚨,聲調和音色便純正圓潤,這是共鳴給了字正腔圓的良好配套。

田同學:有些時候仍然用回喉音……

我:因練習朗誦注意用寬闊胸聲,你講話不錯仍有喉音,但同時帶上胸聲,喉聲都沒那麼嚴重了。

返回本目錄

(187)

2013

12

7

 

低音

周惠娟

唱低音很容易犯上把聲線沉下而出,這可發生低不下去,或音質厚重死實情形。

唱低音時不要老光顧低音區,想著高聲部之頭腔位置,這樣反讓低音有路可走。 若低音區是地基,頭腔就是屋頂,有上有下才有通道。

唱低音忽略把頭腔提點,因上下不能互通,聲音沒有彈性及沉穩度。 濃俗的低音,由於連喉音也混在一起之故,喉音重了,便製造了發音障礙。

好的低音是渾厚沉穩,能達到此目的,必有高音管道讓低音發放自如。 沒有打開高音管道的低音,其聲少了光澤,活像呢喃誦唱。

返回本目錄

(188)

2013

12

31

 

說理是虛 訓練是實

周惠娟

學生未經上課,不明白聲音的出沒,他們有著共同言語,那是:「非常抽象!」

有一天他們聲音開闊了,講話自如了,他們便說:「明白一些老師網上的聲線文章。」
聲音被人們形容為天生的,這可扭曲了聲音的本來面目。

聲音是跟人們的臟腑和肢體架構相互關連,這就是我寫聲音與健康的目的。

未經訓練,未知當中環節,這是筆者不能光用文字來解釋聲音問題的缺憾,但又心安理得,所謂未入其門,不可能得見門內景緻。唯有邊訓練邊說理,學員才可切實感受到箇中原因。

返回本目錄

(189)

2014

2

17

 

正形正聲正情緒

周惠娟

廖同學進步了,她沒有那麼容易哭泣,形態和神采都開始有勁。

每次上課她一定找有靠背的站立,我請她馬上挺腰昂首,不許倚靠硬物而站,她覺得站不持久,就算不能自如挺直,也得堅時,過些時會感覺站立穩定。

如非這樣,廖同學不可以練出中聲區的音量,倚物而站,人會鬆懈和形態彎曲,這樣子距離形神立體遠了,形態與神采俱弱,令胸膛受壓,呼吸亦短,聲音便沒有出處。

不正形,不改變站姿,很難練出好聲好氣,對的要堅持,不對的要放棄,廖同學嘗到了有聲音共鳴的好處。

從前容易哭泣,乃因聲弱氣短,心胸未能打開,很容易因一點感觸馬上哭泣,情緒非常波動,思維會走向狹義。

當意識到情緒跟聲音與形神的互相影響,下定決心去掉陋習,人跟著開朗了,體態少了臃腫現象,原來神態抖擻有立體感,可以令血液流暢,減少多餘水份停滯在體內,人便感覺輕盈輕快,廖同學終於踏出聲音與健康一大步了!

返回本目錄

(190)

2014

4

8

 

有聲有氣

周惠娟

歌唱的管道要順,方能把歌聲圓出潤達。

若管道有障礙,歌唱便很費力,氣息亦受阻。

管道暢通;得依賴歌者發聲是否走對了位置,發聲線路對了,減少擠壓硬衝,發音機能和肌腱得以保持平衡,呼吸因而深長柔和。

呼吸是以胸肺為基礎,鼻、口、喉等氣管為媒介,腹部為承托地。

單向用腹部用力吸氣,造成下腹脹脹,以「腹氣」衝出歌聲,出現繞過胸腔,直往咽喉使力,氣急現象便出現了,而且帶有蠻勁的味道,咽喉會充血,胸腔會塞悶,氣亦因急入而急出,不能達到以自然之氣送出自然之聲。

氣息不是光以小腹(丹田)之力,是呼吸通道跟肺部呼吸機能之三結合。

開始學唱歌,要集中胸聲基礎的鍛煉,聲音發在甚麼地方,甚麼地方便有氣。

我們都說「聲氣」,真的很貼切,好的聲音,便有好的呼吸,如噴泉,噴管有多深長,電力有多強,噴器有多大,水力水花便有多瀟灑,都是一氣呵成的。

先練氣後練聲,可謂事倍功半,因氣是需要容量去提升,氣容位置光以氣強氣,只是自我感覺有氣,當要歌唱時便發現,氣不繼且乏力。

因為呼吸位置全繫在呼吸管,呼吸管的彈性,依肺腔的寬鬆而變得有持久力和彈力。

所以先練氣,唱不出好共鳴,反之;先練聲,便事半功倍,因聲音響亮即是胸肺力量,氣息便有力深長,有聲有氣,是兩者呼應的發聲重要起步。

這些區域都把握好了,丹田便須加入了,沒用丹田的聲音,聲與氣都欠缺沉穩度,發聲時胸腹齊用,氣便深長了。

當然這是屬於聲音共鳴條件俱佳的人,否則;需耐心去為發聲器官經營條件,過程要知己知彼,方可避過濫用聲。

濫用聲可引起很多生理問題,不可不注意。

用知己知彼去形容練聲練氣,是有心而發的。若己是歌者,彼是聲音。己,要思量研究審視本身的優點與缺點,以及發聲方法與毛病;彼是聲音,聲音的音域音質如何在平衡有序的情況下,在個人的發聲條件可塑性底下,實實在在地高唱低哦,是為忠於自己忠於歌唱,亦是歌者賴以維持健康聲音的不二之門。

急於求成,沒把握好唱高難度方法和條件,卻大唱大喊,氣敗了,聲也壞了!

返回本目錄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版內)

返回主頁

返回本頁目錄 返回(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頁首

其他有關連結:

演講偶拾 快快樂樂學唱歌 歌唱 歌唱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