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2006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張國榮之美
2 3
愛情樂句
4
清明節之凝聚力
5 6
平心演快拍
7
假中有真的假聲
8
中國藝術歌曲演繹
9 10
人、鳥、鴿合拍
11
是日也─208車廂內
12
美麗黃昏
13
患難真情
14 15
16 17 18
意外驚喜
19
是日也─我問你答
20
違反自然
21
步行加按摩
22
治病治心
23 24
因材施教
25
世風日下  世世代代
26
網主外出
休息一天
27
切勿學流行曲的「氣聲」
28
是否繼續忽略
29
休息一天
30            
2001年: 十一月 十二月
2002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3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4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5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6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4月1日 張國榮之美

數年前跟包幼蝶老師談及張國榮的「虞姬」扮相,包老師說:「美則美矣,可是略小家子氣,沒有把虞姬的氣質演繹出來……」對於包老師的評語,我是同意的。

虞姬善劍通文、史,多情俠義,正是集傲骨與痴情於一身。

昨天看到報載張國榮的生前「虞姬」劇照,我禁不住一看再看至三看。

看他眉梢眼角間,滲出絲絲情愁憂怨,兩片薄裡透紅的唇兒,俏而含羞,一臉吹彈得破,美得精緻。如果不認識是張國榮,還以為是一幅美人古畫。

張國榮沒有演活虞姬,張國榮只是以虞姬來演繹他自己──痴纏、美麗、寂寞、迷惘!


4月3日 愛情樂句

愛情兩字,魅力真的沒法擋。

今年大年初四,登門為書法金石名家易越石老師拜年。

老師今年雖是九十五高壽,但走起路來精神抖擻,一臉書卷之氣,發自骨子裡,看他盈盈笑意說道:「我替你找到一位很好的師母,過年期間我住在她深圳家裡,她今年快七十了,是一位很愛古董的女士……」。

老師語出欣然,我連忙問他們認識的經過。

「我在她的古董店選購古印石頭而認識的,她很欣賞我的藝術,她崇拜我,老天爺真有情,我這麼老,還有伴侶相陪的機會。」老師喃喃自語。

「老師;恭喜恭喜,她來過你的居處嗎?」我這樣問是先以小人之心,因為老師住的是政府配給的公屋。

老師就是赤子之心,他聽不懂我弦外之音,馬上回答:「她來過好幾回了,她知道我不能長住深圳,為了方便我教學和日常活動,準備在美孚買一層約千尺的房子居住,我告訴她不需要那麼大的屋子,七百多尺就可以了……」。

聽老師答話,我放下了此女子好嗎的憂慮,真要謝謝老天爺對老師的眷顧,數天前還收到老師親自寫上「我倆結婚之喜」的請帖。

呵!呵!真好啊!老師結婚了!


4月4日 清明節之凝聚力

又是清明時節,中國人的祭祖觀念,並未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淡化,也許子孫們對先人在世時,未曾做到事親至孝,但對於祭祖,就有著慎終追遠的藕絲連綿情意。

當然;箇中包括中國人對前世今生未來的輪迴觀念,對逝去親人,不當作是灰飛煙滅,所謂舉頭三尺有神靈,其中還把先人都算在內裡。

祖先是根源,親屬是血肉之連繫,父父子子,夫妻姐妹,在中國人字典中,被標籤為骨肉身體髮膚,這種根深蒂固家族觀,成就了中華民族之一大凝聚力。

西方學者研究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屢經劫難,而迄立地球不倒,他們的研究結果;中國人注重讀書,連窮苦人家都節衣縮食,把錢省下來送子女上學堂,因注重教育,而令到這國家成為文明古國。

讀到這段文字,令我不斷思考和感受自己民族的過去與現在,民情文化和文明,以及中國的民間習性與精神。


4月6日 平心演快拍

還未踏進樂團練習室大門,大提琴鳴聲送出巴赫的音樂,我放慢了腳步,細心聆聽……

演奏者對巴赫的音樂造句、節奏、速度、力度等,都算是拿得準確,不過有點誇張的沉重感,聽來有點不是味兒,尤其在拉奏密集音樂織體片段,顯得躁火急速。

我把這些旁觀者感受,坦坦白白告訴他,演奏家欣然接受,並且告訴我,每逢遇到巴赫結構繁複的樂句,總是心跳加速,不自覺地急躁起來。

我告訴他一個歌唱名言:「快歌要慢唱」,意為把心放平,才去歌唱快拍子,如心不放平,唱快拍子的歌曲給人有浮躁雜亂的觀感。


4月7日 假中有真的假聲

一位台灣讀者電郵給我,他希望知道如何在歌唱時用到假聲。

我沒有直接教他練習的方法,理由是無從得悉他的發聲生理狀態,所以要他向歌唱老師請教,老師會根據學生的條件而教授。

現在好些唱流行歌曲歌手,他們用的多是假聲,假聲位置在咽喉與鼻咽之間,由於這類歌手音量和共鳴都不明顯,歌唱時的聲音活像在別人的耳邊輕聲說話,這種無氣無力的假聲,我是不敢恭維的,而且長時間用喉嚨輕唱,在上不通下不達的發聲情況底下,很容易把嗓子唱壞。

好的假聲其實與真聲互相調配的,由於歌曲需要發出較高或弱音,發高音需要用上鼻咽一帶之共鳴,但一定要有胸腔共鳴的承托,才有音色和音響,弱音雖是輕輕帶出,但如果缺乏氣息與共鳴作支援,弱音只是貼在喉頭的嗡嗡細語,完全沒有音樂感染力。

較高音與弱音都是接近假聲,但力量仍然由胸、腹的力量作支配。

最後:練習假聲之前,必須要練好真聲,否則只落得捨本逐末的效果。


4月8日 中國藝術歌曲演繹

演繹中國藝術歌曲與西方藝術歌曲,是兩種不同的意境,就跟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兩極美術差異。

由於文化、生活習慣、民族風格、語言等種種原因,中西方的歌唱藝術自有其獨立的音樂表達元素,和獨特的音樂美學內涵。

中國歌唱家在演繹地方戲曲,民族歌曲等,由於歌者的表情達意,都建立在根基深厚的文化範疇之內,歌唱入情入景,聽起來使人有共鳴。

可是歌唱家對中國藝術歌曲,就顯得有點無所適從,他們是學習西方的美聲唱法,在學習過程,是以西方藝術歌曲唱法為依歸,待學成之後,轉唱中國藝術歌曲,顯得有點不咬弦,尤其是碰上古詩詞,或一些典雅文句,那種奔流連綿的歌唱方法,被人有中詞西唱的感覺。

中國藝術歌曲未能興起,也許是先天與後天的藝術土壤不足,如何去解決中國藝術歌曲的「深入民心」問題;我認為必須從中國音樂、詩詞、民情、文化、哲學去深入尋覓,捨此別無它途。


4月10日 人鴿合拍

公園廣場、小徑、迴旋彎角,在清晨微風吹送,樹搖葉舞,夾雜陣陣花兒芳香,人;在園中微步樂也逍遙。連早醒雀鳥野鴿們,亦停留在地面或碎步或輕跳,看見牠們混在行人當中,安然自尋樂趣,沒有恐懼,沒有此地不宜停留的心態。

忽然想起「驚弓之鳥」一詞,已經不合此時此地的雀鳥心情。

一位老伯跟同行男士說:「這些鴿子不怕人,可能牠們視人類為朋友……」。

人、鳥、鴿,在公園齊齊共同分享早晨快樂,竟有說不出的和諧安泰。


4月11日 是日也──208車廂內

師奶:

原來打麻雀可以治療老人痴呆,怪不得有健康麻雀的別稱。

師公:

我知道你有話要講,不要轉彎抹角了,今晚要去健康一番對嗎?

師奶:

近日天氣悶熱,常常頭暈暈,連反應都慢了三拍……

女兒:

媽咪快開始打八圈,便甚麼病也消失,今晚不用趕回家煮飯了。

師奶:

不要把我說成「爛賭二」一般,阿女;今晚記住把電視播放的時事實錄錄下來,因為醫生們以打麻雀方法替痴呆病人治病,效果比吃藥還好,又沒有副作用 。

師公:

我肚子的大災難時刻快到了……

女兒:

阿爸看開點罷,公仔面,罐頭肉,即食湯,味道不錯呵!

師奶:

(手提電話大響)喂王太,你可以公開打麻雀了,因為醫生證明打麻雀可以預防和治療老人痴呆症……

師公:

唉!她們都患病了,都去打麻雀治療老人痴呆症,該死的醫生,祝你們天天沒有好菜吃……

女兒:

他們有菲傭煮飯呀……


4月12日 美麗黃昏

昨晚參加金石篆刻家易越石老師婚宴;坐在我身旁的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湯博士高高興興地跟我說,雖然公務繁忙,但易老的婚宴一定要來,九十多歲與七十多歲共享執手之歡愉,真是難得一見。

師母龔彬純女士表情不像新婚娘子,看見她跟老師合拍合襯的款兒,乍看之下頗有老夫老妻設宴慶祝金婚的味道。

司儀訪問易老師:「你是否非常高興?」

老師答:「非常高興。」

司儀:「你幸福嗎?」

老師答:「非常幸福。」

司儀請老師上台講幾句話,老師以安靜而滿足之語調說:「真想不到上天會這樣厚待我,九十四歲了,還有結婚機會,而且是一位知己伴侶,這要多謝(某)教授鼓勵我尋找老伴的美意,結果我真的找到了。」(筆按:忘記了教授姓氏)

輪到師母講話:「我前一段婚姻遇到大不幸,想不到這樣大年紀竟然再婚,真有點不好意思,他是金石書法家,我是古董收藏家,我跟易老大部份興趣一致,我們很自然想到走在一起共渡人生……」

我跟易老師的證婚人說:「看師母多麼欣賞老師高唱京曲時的神氣……」

我又說:「師母輕掃老師西裝上的幾絲毛髮,好細心啊!」


4月13日 患難真情

鄧紹斌「斌仔」以過來人之心情,寫了一封用心勉勵,字字見真情的信給臥床九個月的軍裝警員朱振國,朱振國因為遇襲受傷幾乎變成植物人,整個香港社會都關注他的醫療進程。

斌仔函中寫道:

朱振國先生:

你好!請恕在下冒昧打擾,我是云云大眾之其中之一位關心你的普通市民。從報章獲知,你執勤期間遇襲,但仍盡忠職守追捕匪徒,終因頸部大動脈受傷後失血過多,導致腦細胞嚴重損壞而昏迷在病床上九個月,你的英勇行為,維護了香港治安,我深表敬意,而且你與你的家人由始至終都未曾放棄,我自愧不如外,亦非常感動。……(略)

「斌仔」患難見真情之語句,正如朱太所言:「我覺得好感動,他(斌仔)臥床十多年,還是病人,但肯關心身邊其他病人,反覺得他好堅強、勇敢!」

斌仔寫給朱振國的信,值得港人,尤其是為生命,為前途感到茫茫無路的人,提出了正面的生命動力,用心細讀「斌仔」的信,發覺人要對生命負上責任。

生命的過程有著很多不可預知的事情,每一件事都需要勇氣毅力去克服。

謝謝你;鄧紹斌先生,你的信帶給不如意的人很大鼓舞、啟示!


4月18日 意外驚喜

宇宙者:上天下地為宇,古往今來為宙。

運動場上,方師兄忽然講出「宇宙」之定義,我這算是文化人一族,馬上汗顏。

要有宇宙觀,是我常用之詞,原來只知這兩字之涵蓋面廣闊,如何用簡單文字解釋「宇宙」定義,用通俗話講:「連想都沒有想過。」

運動場上;各方人等各有風騷,差不多的便常衣著,卻裹著不同的人品性格。

三年風雨不改,大清早摸黑往公園打六通拳、跑步、操步、練聲,竟有一份神采自裡而外的成果,除此之外,由於接觸到四方八面的不同人物,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常常會感到當頭棒喝,或茅塞頓開的意外驚喜。


4月19日  是日也──我問你答

問:

當失意時,有人不斷小看你,甚至橫加一腳,如何招架?會否一厥不振?

答:

從少便離鄉別井,寄住親戚家,這等事可謂慣常之至,可能繼承了唐三藏的德性,沒有怨恨,由於頑皮,被人打罵,不到一刻鐘便忘記了……

問:

不是針對你童年時心理,而是成長當中被人加以白眼……

答:

我要從童年說起,才有感覺解釋自己,因為我的寵辱不驚性格,原來是有點祖宗遺傳的。

問:

為甚麼總是繞圈子?

答:

哦!對了,對了,少年時候趁夜闌人靜,爬起床來偷偷開了電燈讀書,為了在白天看見同齡親戚天天上學,為了聽到三姑六婆親戚等;判斷我將來的卑微命運。

問:

你懷恨嗎?以你今天的出人頭地,你可曾向他們還以顏色?

答:

當年聽到人們對我的「估計」,我心裡只有一句話:「等著瞧罷!」沒有恨沒有怨,但一種莫名其妙的鞭撻力量,我默不作聲地走過了無數淒風苦雨。

問:

可以舉一兩個例子嗎?

答:

太長篇了,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

問:

剛才問題還待回答,請告訴我,可曾向給你白眼之人,還以顏色?

答:

若然說奚落我的人是我的仇家,這些仇家也是我出人頭地的策動力,有仇也有恩,唉……何恨之有?

按:問方筆者,答方為無名氏。


4月20日 違反自然

看見路上行人染了一頭金黃橙白啡等顏色頭髮,總認為有點不對勁,並非保守思想,只為了替閣下頭皮擔心。

「小心染髮傷了顱頂毛孔細胞啊!」曾經這樣對愛時髦的朋友說。

當然沒有得到正面回答,反過來要感謝朋友們「口下留情」,沒有罵一句──食古不化!

上星期報載醫學權威之言:「小心染髮致癌……」

原來我的淺薄常識與專家之言互相呼應,說得坦白一點,我比權威人士還先知先覺。


4月21日 步行加按摩

今天經濟日報《要聞》版頭條:「港人少走路 足血管阻塞趨增」,曾經在《聲音與健康》建議人們留意足部彈性,在聲線訓練課程,其中運動環節,也是針對兩腳之血液與動脈暢通練習。

學生的反應是:「老師,怎會這樣奇怪,當按摩小腿及上五寸下五寸一帶時,連喉嚨也舒服了些,津液也多了……」

《護你雙足》是去年的一篇文章,在《聲音與健康》專欄內找到,內容是教讀者如何運動和對足部護理的辦法。

雙足血管硬化,會引起很多疾病,首當其衝是心律不正,肺功能衰退,消化不良……。

有健康才有精神去拼搏,平時習慣步行,可令腳部健康,如習慣為腳部按摩,步行之後的勞累,馬上得以舒緩,同時把緊張的筋肉調節至暢順水平,步行健體更顯功效。


4月22日 治病治心

中葯是醫葯也是文化,用葯者要根據每人之寒熱體質開出配方,有的時候更要察言辨色判斷病人的病情虛實。

一位資深中醫說道:對有些病人,我會花點時間聽他講話,因為要找出病原。一位常感燥火的病人,習慣以涼茶降火,實際情況並非燥熱,喝寒涼的東西絶不適宜,所以常感頭暈腳軟,連腸胃都弄壞了。

他是小心眼兼且是急性子的人,知道他的個性,我用朋友角度勸他治病先治其心,能夠看開一點,氣亦溫和,心平自然燥火減輕。

另一方面,我用調理血弱虛火旺的葯劑,果然是對準了病症。

中醫學博大精深,我從中明白了治病與治心之學問。


4月24日 因材施教

3月份職業用聲小組的學員,各有不同聲線障礙,如果一開始便要求他們做出正確發聲,以及齊齊練習打開發聲共鳴,在沒有自如活動的發聲條件底下,所有練習訓練都造成學員的更大聲線障礙,理由非常簡單;希望一位彎腰斜膊者練習跳舞步法,如何能應付得了?

先去矯正膊子的平正,再而把腰板挺直,過程還得審視這人的骨骼承受能力,如果是長期習慣,導致骨骼歪曲,若要矯正,按部就班才是當務之急。

聲線狀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是必須要的。

每逢新班都以小組形式,因為要求「做到」、「練到」,人多就照顧「不到」。


4月25日 世風日下  世世代代

「世風日下」不是今時今日的評語,亦不是指百年之間的時代變化,它是從古人口中遺留下來的見解。

換言之;前人看後人總覺事事不對頭,後人的時光是走在前人之後,宇宙變遷總有不一樣的生態環境,前人的成長經驗和社會現象,跟後人生長時空相距以十年數十年計,前後兩代;如果以本身所認識的人生及社會道德作準,得出來的結論──前人後人互不咬弦,兩代產生隔閡,所謂代溝問題隨之而起。

年長一輩食古不化,年輕一代踰了規矩,社會在變,人情物理也在變,今天的年青一輩在若干年之後,同樣因看不慣新生代,而發出歷久常新的話語,它就是──唉!「世風日下」呀!


4月27日 切勿學流行曲的「氣聲」

家長們講話清楚,聲音精神明亮,對小朋友起到很大的耳濡目染作用。

家長的聲線微弱低沉,所謂有諸內形諸外,家長的表情肯定是沒神沒氣,孩子由於感染家長的神態,亦會講話畏縮。

現時的流行歌手們,大部份以氣聲唱歌,這是非常壞的發聲方法。

用氣聲唱歌,不能把聲音傳遠,由於聲量淺窄,歌唱時很難唱出較高或較低的音域,就算連中聲區亦是喁喁細語的歌音。

現代人都愛唱「K」,但唱出來的聲音是暗、沉、乾、啞,他們都是模仿現代流行歌曲的唱法。

遇到愛唱歌的學生,我首先替們練開聲音,跟著是糾正他們的發聲方法,因為習慣了氣聲唱歌,他們的喉嚨及吐字器官都有不同的障礙,亦因此而走音脫字……

家長應留意自己唱歌時聲音是否大大方方,及注意小朋友的歌唱方式,切勿用了歌手們的虛聲唱腔,這樣令到小朋友連講話都是虛虛浮浮,久而久之,會影響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


4月28日 是否繼續忽略

今天文匯報一篇專欄《軟性文化侵略》作者潘國森開頭一段:「日本企業要拿《三國》、《水滸》、《西遊》等名目來中國註冊商標專利權,以保護他們開發的電腦遊戲、動畫、漫畫產品,這些產品以中國古老名著的人物故事為主題,先是反過來大賺我們中國人的錢,現在還要把我們這些文化遺產據為己有。那可以說試圖用新世紀國際貿易圈子中的新穎遊戲規則來掠奪我們的文化資財。兵來如何將擋,水來怎生土掩,值得多方面探討(中略)。」

結尾一段:「現時國際上盛行的知識產權法規未必盡善盡美,無論這一次中國商界、文化界怎樣暫時擊退日本人的另類侵略,我們還需要反思日後怎樣對待中國故有的優質文化遺產。我們不誠心欣賞學習,不善加利用發揚,會不會到了不知哪一天,又要面對另一波的專利申請?」

筆按:值得三思三思!反省反省!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交流站